top of page

​關於

講福建話運動

除了發源地之外,福建話也是東南亞許多地區各族群與民系的通用語。這個語言也吸納了其他民系與東南亞本地元素,是個海納百川的語言。

 

自二十世紀,隨著漢民族主義(把中國各地的人都看成是黃帝的後裔,都同屬一個種族的思想)開始興起,中國精英把中國各地的語言都視為同屬一個語言的方言。他們開始把北京話(華語)宣傳為「漢語」,其餘的語言都是附屬於北京話的方言,福建話因此遭到打壓。

以北京話大一統的思想導致福建話的使用空間及領域被佔據,逐漸喪失原有的地位,迫使現今的父母放棄傳承給下一代。

1920112

中國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凡國民學校一、二年級先改國文為語體文(白話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在漢民族主義狂熱的年代,政治精英們認為北方文就是「語體文(白話文)」,南方的白話文只能算是方言文字。

194642

中國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後,在台灣發起「國語運動」。在學校被捉到說台語(福建話)、客家話和原住民語的學生都會被處罰。

Taiwan-Language-Policy.jpg

19551017

台灣基督教會不准再印刷福建羅馬字(白話字)的刊物。

Kuomintang banned Peh-oe-ji.jpg.png

1958211

中國發佈普通話(北方話)的羅馬字拼音方案,將之命名為「漢語拼音」。這種命名法即是宣揚北方話就等同於漢語。

1963

台灣發佈《廣播及電視無線電台節目輔導準則》規定廣播電視台的播音語言必須以國語(北方話)為主,台語(福建話)和客家話的節目不可超過50%。

197618

國民黨政府推出《廣播電視法》規定台灣電台廣播的播音語言「應以國語(北方話)為主,『方言』(閩、客語)應逐年減少」。

Soong Chu-yu removed Hokkien and Hakka.png

1980322

雪蘭莪中華總商會仿效新加坡政府,在馬來西亞也發起「講華語運動」。支持推動的團體包括各報業媒體、教師工會。在漢民族主義思潮影響之下,就連福建、海南及潮州會館也有參與。

1982

新加坡政府鼓勵停止在工作場合講母語。

1985

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工商總會推展第二次講華語運動。

中國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加強限制地方語言的使用領域。使用地方語言播音之前得經廣播電視部門批准。

 

中國政府推廣普通話(北方話)時,採用了歧視地方語言的口號。

20001031

1913215

中國民國政府把中國各地的語言視為屬於同一種語言的方言,成立了「讀音統一會」以統一《音韻闡微》韻書中的讀音。讀音統一會的表決方式是以省為單位。無論每一個省有多少位代表,都只有一票表決權。這種表決方式壯大了北方話(華語)的勢力。

Yellow Emperor.jpg

19325

中國民國政府教育部出版了以北京讀音為標準的字典——《國音常用字彙》,把北京的語言定為「正式」的漢語。

1953

台灣教育廳和新聞處禁止電影院設置台語(福建話)辯士(默片旁白員)。

195626

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開始在公共領域以普通話(北方話)取代地方語言。

195911

台灣戲院放映國語(北方話)片,不准加用台語(福建話)通譯,違者必須「糾正」或遭勒令停業。

1972121

國民黨政府加劇對台灣電視台的箝制,限制台語(福建話)電視播放時間一天不可超過一小時。

197997

新加坡李光耀總理推動「講華語運動」。公共廣播禁止使用中國南方閩、客、粵、潮、瓊等語。該運動宣揚漢民族主義的語言觀念,把華語(北方話)等同於漢語,中國南方諸語都被降級為「方言」。該運動曾使用過的口號如下:

多講華語,少說方言
華人講華語,合情又合理
華人·華語

1980427

台灣新聞局長宋楚瑜指示電視台必須逐年減少播放台語(福建話)節目,直到全部以國語(北方話)播出為止。

1984

新加坡政府鼓勵父母放棄跟孩子講母語。

19851216

國民黨政府嘗試在台灣推行《語文法》規定在三人以上的公共場所不可以講台語(福建話)和客家話。違規兩次會被罰款三千至一萬元新台幣。

20041018

中國廣播電視部門發出《廣電總局關於加強譯製境外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停播地方語言譯製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

華人-華語.jpg

關於本運動

講福建話運動由庇能福建話協會主催,是一個專注於振興福建話的語言復興運動。本會在2014年成立於馬來西亞檳城,獨立運作,不附屬於任何籍貫會館、地緣性組織或政治團體。本運動致力維護及拓展福建話的使用空間,鼓勵父母用福建話跟下一代溝通,也鼓勵大眾在社區及工作場合主動配合講福建話。本運動致力重新營造講福建話的環境,在它原本的通行區內拓展其用途,恢復其社會地位,以減輕父母放棄母語的壓力。

我們的主張

本運動主張為語言分區,按照「屬地原則」在某一城市或區域推廣某一語言,而不按「屬人原則」(即針對個人血統、籍貫推廣),以避免因通婚人口流動而造成多個語言在同一區域內競爭。這樣才能擴大這些語言的使用範圍,讓它走出家庭領域,扮演大眾語言的角色。

關於福建話

什麼是「福建話」?
福建話在東南亞是指源自中國福建廈門、漳州、泉州及台灣沿海一帶的語言。視地方而定,也有些人稱這個語言為閩南話、河洛話、台語或咱人話。廣東的潮州、汕頭、汕尾、惠州,還有浙江溫州及台州外圍地區的語言也廣義上被認為是閩南話的分支。各地的福建話的腔調各異。20世紀,廈門腔被公認是福建話(閩南話)的標準口音。但後期由於台灣媒體的發展,台灣優勢腔崛起成為今天的新標準。

福建話是不是華語的方言?
不是。華語來自北京,福建話來自福建。通過斯瓦迪士核心詞針對這兩個語言的差異進行統計分析顯示,核心詞中只有49%的詞彙跟華語同源,比起英語和德國話的差異還大10%。[1]

德國話不是英語的方言,福建話也不是華語的方言。

福建話能不能用文字表達?
能。20世紀之前,文言文是唯一受政府承認的官方文字。官方並不鼓勵使用福建話書寫,因此福建話的文獻不被看重。最早的閩南文文獻在1566年之前就已經出版,是一部用泉州和潮州話書寫,名為《荔鏡記》或《陳三五娘》的劇本。此劇本共有兩本流傳至今,一本藏於日本天理大學,另一本藏於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

自1835年起,從英國來到檳城定居的撒母耳·戴耳與《中國叢報》的編輯及讀者們開始商定一套適用於拼寫所有中國語言的拼音方案,奠定了福建拼音系統的基礎。此後此系統不斷演變,後來稱為「白話字」。台灣政府於2006年修訂、調整以拼寫不同口音的閩南語,改稱為「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簡稱「台羅」。

 

過去的幾個世紀,許多人使用各式各樣的漢字來書寫福建話,造成了混亂。台灣政府在2009年又推薦了700個福建話漢字,以方便用漢字書寫福建文。

福建文要怎麼寫?
請閱讀「十分鐘學懂讀寫福建文」。這裡進入:

About-Hokkien-cmn

參考:

[1] 平山久雄,2002,〈從語言年代學看閩語的地位〉丁邦新、張雙慶(編),《閩語硏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頁4。

[2] DeFrancis, J.1972,《Nationalism and Language Reform in China》,頁20New York: Octagon Books

bottom of page